中文English
新聞中心

新聞中心

公司新聞
當前位置: 網站首頁 >
媒體報道丨重慶日報頭版推出《來渝65年,從生根發芽到枝繁葉茂—— 中冶賽迪將與重慶書寫更多精彩故事》

發布時間:2023-03-20

分享

編者按

      3月20日,重慶日報頭版“深入學習貫徹2023年全國兩會精神”專欄“央企在重慶”系列,以《中冶賽迪將與重慶書寫更多精彩故事》為題,率先推出中冶賽迪發揮央企排頭兵作用,助力雙城經濟圈建設和重慶高質量發展的專題報道。

      文章介紹了中冶賽迪在重慶65年的發展歷程,展現了中冶賽迪在服務重慶市產業規劃,打造智造重鎮智慧名城、城市綠色生態發展、落實“滿天星”行動計劃等方面做出的突出貢獻。文中還報道了中冶賽迪擔任重慶智庫,建設軌道交通2號線、大禮堂、珊瑚公園,打造人工智能創新中心,推動軟件信息產業集群等生動故事,充分展現了中冶賽迪在城市建設、信息化數字化、高端咨詢等領域的領先實力。

報道全文如下:


      開欄的話

      央企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重慶和央企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如今,中央在渝規上企業已有400多家,有力支持了重慶基礎設施建設、產業轉型升級、創新驅動發展、內陸開放高地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民生事業發展,央地合作取得豐碩成果,為重慶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3月14日,全國兩會剛剛結束,央地攜手合作落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國家戰略共建現代化新重慶座談會在北京舉行,標志著央企和重慶合作翻開了新的一頁。重慶與央企優勢疊加,將開展更高水平、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戰略合作,形成更多具有引領性、標志性、共贏性成果,攜手打造新時代央地合作新樣板。即日起,重慶日報推出“央企在重慶”全媒體系列報道,講述央地合作的重慶故事,展示助力雙城經濟圈建設和重慶高質量發展的“央企力量”。敬請關注。

      3月19日下午,風和日麗,陽光灑在長江上,倒映出閃爍的光。

      渝中區濱江路,改造后的珊瑚公園迎來許多市民。他們帶來野餐墊、天幕等露營裝備,在寬闊的大草坪上靜享周末。

上新的珊瑚公園,出自中冶賽迪工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冶賽迪”)之手,以“重慶直轄、新城變遷”為主題,還原了重慶地圖及題刻、活化城市舞臺空間等景觀亮點,如今已成為市民打卡休閑的好去處。

“我們剛進入重慶時,主要業務是承擔鋼鐵設計任務。如今,我們在推動重慶城市更新中,參與了不少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中冶賽迪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肖學文說。

變化,折射的是成長。

      “從在重慶生根發芽,到如今枝繁葉茂,我們和重慶有說不完的故事。”肖學文說,3月14日,“央地攜手合作落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國家戰略共建現代化新重慶座談會”在北京舉行,作為一家在渝發展65年的央企,中冶賽迪將積極貫徹落實會議精神,和重慶一起書寫出更多精彩故事。

以“技術積累”帶動重慶城市建設

      中冶賽迪與重慶結緣,要追溯到1958年。

      為響應國家號召參與三線建設,一支800人的鋼鐵設計團隊,從鞍山來到重慶,成立了中冶賽迪的前身“重慶黑色冶金設計院”。

      當時,這家單位僅有鋼鐵設計一項業務,服務對象包括重鋼、攀鋼、武鋼、寶鋼等全國多家鋼廠。

在為國家重點鋼鐵基地服務的大量實踐中,中冶賽迪積累了豐富的工程技術經驗,并逐步將工業領域積累的技術能力延伸到城市建設領域,很快就在業內闖出了名氣。

肖學文說,直轄后的重慶,城市建設發展迅速,其中,中冶賽迪承接了很多急難險重的任務。

比如,修建軌道交通2號線時,重慶委托中冶賽迪擔任工程監理。當時,國內單軌技術并不成熟。作為首吃螃蟹者,中冶賽迪方面找了大量日本的單軌技術書籍、資料,并逐一翻譯,然后將這些內容與重慶地形情況集合起來,再與相關單位一起比對、論證,最終形成了一套軌道交通工程標準。

此舉,不僅讓軌道交通2號線的監理工作順利完成,也為重慶形成完善的軌道交通技術標準打下堅實基礎。

      重慶人民大禮堂大修工程,也是中冶賽迪服務重慶城市建設的“代表作”。

      2006年初,因歲月磨損,安全隱患顯現,重慶啟動了人民大禮堂大修工程,并把該項任務交給了中冶賽迪。中冶賽迪建筑設計研究院總建筑師陳健回憶說,大修工程要求極高,為了確保萬無一失,僅數據建模就用了3個多月時間。

      “我們找了很多資料,通過古今結合的方式,制定出最佳的修繕方案。”陳健說,比如在層面防水材料上,采用了古建筑施工的傳統座漿“日月蔴刀灰”,增加了防水、保溫、隔熱性能。

2007年4月,中冶賽迪完成了重慶人民大禮堂建成以來最大的一次維修,既保留了其原貌,也大幅改善了內部功能。這次大修,成為重慶老建筑翻新的標桿,為后續更多重慶老建筑維修,提供了示范。

重慶有很多標志性工程的建設都與中冶賽迪有關,比如大劇院、來福士廣場、國博中心、奧體中心等地標建筑,解放碑地下環道,軌道交通9、10、15號線等重點交通設施。

拓展業務與重慶共享發展機遇扎根重慶,中冶賽迪的業務范圍不斷擴大。

      數字化,便是其中之一。

      2010年,中冶賽迪信息技術(重慶)有限公司(簡稱“中冶賽迪信息”)成立。2018年,該公司抓住重慶產業轉型升級,大舉進軍大數據智能化產業的機遇,邁入高速發展階段,當年便實現營收2億元。

很快,重慶市政府又拋出了共享發展機遇的橄欖枝——希望中冶賽迪信息進駐西部(重慶)科學城。

當時的西部(重慶)科學城方興未艾,需要有更多龍頭企業帶動其產業發展。而對中冶賽迪信息而言,西部(重慶)科學城豐富的高校資源,不僅能解決人才儲備問題,也能提供更多科研團隊,讓他們與中冶賽迪一起聯手攻關科研項目。

      雙方一拍即合。中冶賽迪信息技術(重慶)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劉明透露,中冶賽迪信息進駐科學城后,業務板塊迅速擴展,包括智能制造、智慧政企、智慧城市等多個領域,也實現了5G、大數據、人工智能的技術與傳統產業的深度融合。

    “除了信息化,我們還拓展了其他業務。”肖學文介紹,2018年,中冶賽迪確立了“以高端咨詢為引領,以鋼鐵工程技術、智能化信息化、城市建設、綠色環保為主的四大板塊”業務體系,每一項都與重慶的發展結合起來,實現互惠共贏。

      以高端咨詢為例。借助豐富的產業服務經驗,中冶賽迪為重慶扮演“顧問”角色,直接或間接幫助重慶制定重大“課題”的頂層設計,陸續為市發改委、市科技局等單位編制了碳基材料產業發展、智慧商圈建設等方案。兩江新區、重慶高新區、渝北區、江北區等區縣,也在開放型經濟、區域開發、產業發展等方面與中冶賽迪咨詢公司進行了大量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由中冶賽迪制定的《兩江新區汽車電子產業發展規劃》得到了市經信委肯定,其中一部分內容,成為市經信委起草《重慶市建設世界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發展規劃》的重要參考。

扎下深根貢獻力量建設新重慶

     扎根重慶已有65個年頭的中冶賽迪,通過持續不斷的自主創新,已經成長為一個“巨頭”——

     鋼鐵工程技術領域是世界知名品牌,在數字化智能化、城市建設系統化解決方案、冶金綠色低碳技術方面行業領軍,在全球擁有20多個分子公司,擁有包括中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中國工程監理大師、中國五礦和中冶集團首席技術專家、重慶市勘察設計大師等一批行業領軍人物,2022年新簽合同規模超過250億元。

     “雖然我們的目光放眼世界,但我們的根在重慶。”肖學文表示,隨著“央地攜手合作落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國家戰略共建現代化新重慶座談會”的召開,中冶賽迪進一步堅定了與重慶合作的決心,將在鋼鐵、城建、信息化、鄉村振興等領域為重慶貢獻自己的力量。

      剛剛投用的重慶人工智能創新中心,就是一個具體舉措。

      該中心位于西部(重慶)科學城西永微電園,由中冶賽迪承建,是西南地區算力規模最大的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臺。中冶賽迪城建分公司副總經理王超介紹,該項目是重慶首個“預制模塊化+鋼構+土建”混合建設樣板工程。

      “相比傳統建設方式,創新中心更像在現場拼積木。”王超說,施工現場不僅沒有塵土飛揚和雜亂無章的建筑材料,還能實現全周期低碳建設,與同類規模工程相比,施工周期縮短50%以上。

信息化方面,中冶賽迪也有大動作。

      去年12月31日,西部(重慶)科學城金鳳軟件產業園開園,中冶賽迪相繼組織了第一批25家上下游企業簽約入園,覆蓋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領域,推動其軟件生態的打造。

      “中冶賽迪信息是目前重慶最大的軟件企業,當下是‘滿天星’行動計劃中‘最亮的星’。”劉明說,中冶賽迪信息將發揮自身的引力作用,為重慶集聚更多“星辰”。

      具體而言,中冶賽迪信息將圍繞“創新鏈—孵化鏈—供應鏈—產業鏈”四鏈開展行動,以“產業發展+數字平臺”為引領,在重慶打造一系列數字化、智能化標桿項目,助力重慶培育更強的軟件產業生態。





国产护士厕所自慰磁力 迅雷下载 迅雷下载 迅雷下载,麻豆传媒萝莉女主角,国产网红主播系列视频